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保鲜措施
认清农产品冷链物流特性,了解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根本目的,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保质与保鲜需求,需要有如下措施:
1、低温温控
冷链物流的温度控制,是减弱农产品呼吸作用,减少物质消耗,抑制细菌活跃度时最重要的措施,但绝不是唯一措施。即使从温度控制角度考察冷链的物流,低温环境的全程冷链控制也不能“一冷了之”,仅仅达到低温控制的要求远远不够,还必须考虑到冷气循环与分布,必须研究不同农产品各自最适宜的低温环境,尽量将温控要求大体一致的农产品组合运输或存储,必要时还需要加热防止农产品冻伤等等。
一般来说,温度高农产品的呼吸作用就旺盛;降低温度,呼吸作用则大大减弱。以果菜为例,通过温控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低温状态,减弱果菜呼吸的物质消耗,可以显著延长果菜的寿命。因此,在果蔬保鲜中应尽可能保持较低的温度,将呼吸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是果菜冷链物流的基础要求。
但是,冷链物流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不同品种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即使同一品种也会因成熟度、产地等的影响,对温度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需要在果菜贮存与运输时时,选择合适的贮藏温度,并在贮藏期间保持温度的稳定。
2、湿度控制
采后农产品失去了水分来源,蒸散失水导致重量损失、失鲜、营养损失和风味劣变,乙烯生产生量增加,加速农产品衰老。一般农产品失水5%便可萎蔫皱缩。因此,冷链物流过程中湿度控制极为重要。一般而言,轻微的干燥、较湿润的环境适合农产品贮藏与运输。
不同种类农产品,贮藏时对湿度要求也不一样。对蔬菜来讲,由于其含水量大,贮藏中不断蒸发,若失水过多,蔬菜中的酶活性增强,水解作用加快,呼吸消耗的物质就多;如果空气湿度过大,也引起蔬果的生理病害;所以全程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应控制环境的湿度在合理范畴,既能抑制农产品呼吸,同时也防止产生因湿度过大带来的蔬果生理病害。
3、气体控制
冷链物流环境中气体成分的变化也影响着果菜的呼吸强度,采用气调保鲜技术,在适宜的低温下,改变贮藏库或包装中的正常空气的组成,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减弱鲜活食品的呼吸强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延缓果菜的成熟和衰老,从而达到延长贮藏期和提高贮藏效果,实现果菜贮藏保鲜的目的。
低温、低氧、高二氧化碳能抑制果菜中乙烯的生物合成,冷链物流过程中正确采用适时通风的手段,既能调节温湿度,又能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降低乙烯含量,抑制果菜后熟。但是,不同新鲜果蔬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忍耐力不同,如果运输储存环境氧气浓度过低,导致无氧呼吸而产生大量的乙醇和乙醛等挥发性物质影响果蔬风味。在果菜薄膜袋上加做一定数量的微孔可以加强气体的交换,减少袋内湿度和发挥性代谢产物,保持袋内合适的氧气浓度(1%),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4、损伤控制
果菜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贮藏过程中,因挤压、碰撞、刺伤、病虫等因素所引起的损伤带来的农产品损耗很大。果菜任何机械损伤都会引起呼吸作用的加强,加快果菜的衰老,同时也很容易引起病菌侵染而腐烂。因此,在果菜冷链物流过程中都要尽量避免挤压、磕碰。
在实际工作中,从田间地头即采用单元化物流器具或单元化包装,将分级采摘的农产品装在可循环共用的标准筐中,在整个物流冷链过程中的交易、分拣、搬运作业等都是对标准的物流筐进行作业,全程不倒筐,直达末端网店,标准蔬果筐直接放上货架,销售后在回收蔬果标准筐,进行下一次循环,这样物流不直接对蔬果等农产品进行物流作业,可以大幅度减少农产品损耗。
农产品采收时难免会出现机械伤害,在冷链物流运作中也难免受到机械损伤,对受到损伤的农产品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愈伤处理,经过愈伤处理后才有利于贮藏与运输。
尤其是块茎、鳞茎、块根类蔬菜,如马铃薯、洋葱、芋头、山药等,如果蔬果带伤入库,往往会招致病菌侵染而引起腐烂。为此,需在贮前对这些易破伤的蔬菜进行愈伤处理。愈伤过程中要求高温、多湿环境条件,以利蔬菜破伤组织表皮的周皮细胞的形成。
实践证明,经愈伤处理的马铃薯比未做处理的贮藏期明显延长,腐烂明显减少。薯芋采后在38°C左右温度和95%-100%相对湿度下愈伤处理24h,可基本抑制其表面真菌活动和减少内部组织坏死。成熟南瓜采后在24-27°C愈伤2周时间,可使伤口愈合,瓜皮硬化,延长了贮期。洋葱、大蒜的采后愈伤处理,要求在较高温度、较低湿度下晾晒,可促使外部鳞片干燥,鳞茎的茎部伤口愈合。
5、成熟与衰老控制
冷链物流过程中对农产品的成熟与衰老控制也极为重要。如:考虑到物流过程的时间因素,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就不能在其完全成熟后采摘,而是要在八九成熟时开始采摘,根据物流运作周期,在全程冷链过程中要控制和调节农产品的成熟与衰老过程,进行完熟物质的降解和新成分的合成,到物流配送末端,产品销售上市时能恰好达到最佳食用鲜味。
蔬果完全成熟的时候也是衰老的开始,如番茄软化、蒜薹干瘪、大肚等现象。另外,部分农产品也表现出器官脱落,如白菜脱帮、柑橘干蒂、茄子青椒掉把等。如果是在完全成熟时采摘,则会出现在物流过程中不断衰老,在蔬果上市品相不好或腐败。如果物流过程中对农产品成熟过程控制不好,也会带来一样的问题。
6、休眠和生长控制
很多农产品采摘后,在遇到不合适生存的环境时,会暂时停止生长进入“静止”状态,等待环境变得适宜时再生长,这就是休眠。很多果蔬,比如一些鳞茎类、块茎类、根茎类、坚果类果蔬都有休眠的特性。休眠时期,果蔬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而又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就最适合农产品储藏等物流运作。所以,我们需要尽量延长并保持果蔬的休眠状态。
果蔬休眠的时间长短、过程、休眠的条件根据品种的不同不尽相同。比如,土豆自然休眠为2-4个月,生姜、板栗约1个月;根茎、块茎类品种需要高温、干旱环境休眠,而板栗休眠需要低温等等。
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如果其环境打破产品休眠状态,让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继续生长发育,就会出现诸如:萝卜发芽、糠心、洋葱裂球、土豆发芽等问题,带来很大损失。如何控制冷链物流过程中农产品的休眠与成长,也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冷链物流过程中,不论是低温存储、冷链运输,都需要根据农产品休眠阶段的特点,创造有利于休眠的环境条件,尽可能延长体眠期,推迟发芽和生长,减少农产品生物活性,抑制过早发育成熟。其中前面所讲的温度控制和气体控制就是重要措施。温度低和湿度低可抑制发芽;适当CO2浓度也能抑制发芽。
药物处理也有明显的抑芽效果,苯乙酸甲酯(MENA)可防止马钤薯发芽,它具有挥发性,薯块经它处理后10℃下一年不发芽,在15℃-21℃下也可以贮藏好几个月,它不仅能抑制芽而且可以抑制萎蔫。CIPC(氯苯氨灵)也是一种马铃薯抑芽剂,薯块愈伤后使用效果好;MH(青鲜素)是洋葱、大蒜等鳞茎类蔬菜的抑芽剂;药物抑制一些农产品成长,促使其休眠效果虽好,但考虑药物安全性等问题,我们还是更愿意自然保鲜。
射线处理也是破坏部分农产品芽的生长点,抑制农产品发芽的技术手段。辐射处理对块茎、鳞茎类蔬菜(马铃薯、洋葱、大蒜和鲜姜)发芽都有效,许多国家已经在生产上大量使用。
本文整理发布于互联网,并不代表“鹰智物流网”(http://www.yingzhi56.com/)观点,如有疑问,请联系鹰智物流网删除,更多有关发货技巧知识、骗术揭秘、物流信息资讯等,欢迎搜索关注“鹰智物流网”(yingzhi5656)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欢迎拨打平台免费电话咨询 400-039-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