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
  • ios版App
  • Android版APP
分站: 潍坊 淄博 青岛 济南 临沂 杭州 金华 无锡 南京 武汉 上海 广州 长沙 成都 南昌 合肥 天津 西安 芜湖 苏州 北京 郑州 石家庄 厦门 哈尔滨 长春

无风口时代,物流还有什么机会

那么“无风口时代”,物流行业还有哪些机会?

 

物流赛道最近似乎降温了。

 

2018年整个物流赛道的投资事件218起,融资总额851亿;2019年至今投资事件80起,融资总额258亿。到年底估计也不会超过18年的一半。

 

的确冷了不少。

 

 

 

 

“冷”背后的两个因素:

一个是机构变得更谨慎了,看得多投的少。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在市场上没有像网络快递快运起网般的市场可见、模式清晰可复制的赛道,而新赛道的发展模式也还有待验证,需要一段观察期。

 

 

退一步来看

物流行业风口诞生的逻辑是什么?

 

简单来说两个方面:需求升级和供给改造。

 

——先看供给侧

 

供给改造的驱动力大致有三: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直接改变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而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更多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曲线上对人和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以更高效的服务某一类客户需求。贯穿这三个驱动力的是边际成本。说白了,科技创新考虑的就是怎么用固定成本代替变动成本(系统替人or机器替人),用系统提升资源分配效率,或者用量摊薄机器固定成本或者研发成本。

 

而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考虑的是如何结合现有的科技条件,更好的把人的生产意愿激发出来,以及如何将资产布局在离需求更近的地方或者用轻资产替代重资产,去提升人效和资源利用率。物流行业的模式创新主要是节点和运力的新增以及整合的历史,后文会更详细的描述。

 

——再看需求侧

 

新的货会带来差异化交付要求,而新的货可能是新的渠道或者是新的品类。每一次货的升级都会带来物流需求的升级。

 

货的升级遵循两个转轮:渠道和品类。

 

 

 

——先说渠道。

 

美国的终端渠道演变历史是一个由多省精+极致的多的一个发展路径。这个演变的背后是不断增长的人均GDP和相应对消费更精细化的需求。95之前,传统业态在一个稳定的品类扩张和品类精简并行的线上发展,从Sears到横扫全国的沃尔玛,到精选SKUCostcoCoupon-Sales的女装零售JCP,到高端的杂货超市Whole Foods以及各单品类的精品零售店。到95年左右,电商的带来了无限的货架,中低频次的长尾商品渠道直接被线上平台干掉(玩具反斗城破产),而高频和重线下履约的Whole Foods则成为Amazon的收购对象。

 

中间层的流通渠道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最早位于港口城市的坐商几乎包揽了生产材料到生活用品买卖及融资的所有职能,因为生产端都是极其分散的小工坊作业,港口的坐商成为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唯一有效聚合点。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端的集中和城市化的进程,后者导致了大型零售终端的出现,前者推进了生产端的集中化。两边都专业化了,中间的坐商就不再能承载日益复杂的交易流程,于是流通环节也开始解绑,分化出了专业的贸易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物流机构。之后通讯和物流的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使得中间的流通环节更加透明,制造商逐渐可以直销给零售商,贸易商的角色要么演变成了零售商,要么蜕变为更加专业的物流交付公司,所以很多美国的物流巨头都有贸易商的影子。

 

中国渠道的发展是不平均的。上图可见,一二线城市基本上已经和美国持平。如果去一下上海的八佰伴,基本上各种业态都能看到,竞争很激烈;而四五线城市可能大卖场也还活的很好。这也导致了中国底层物流业态的多样性:一线城市的快递已经在争夺分钟级的时效了,而四五线城市的司机还在打斗地主趴活。虽然区域差异比较大,中国也经历了类似美国的渠道变迁。从最早的大批发+深度分销,到后来大卖场的崛起,到精品商超的品类精选,到单品类独立开专卖店,多点触达,最后到电商的兴起,线上线下一盘货。除了和美国相似的业态,因为人口密度高,国内其实衍生出了一些更为细分的业态,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拼团和前置仓,分别在流量端和履约端进一步的靠近消费者。

 

——再看品类。

 

如果说电商造就了网络快递,那么电商上的品类轮转则驱动了快递到其他物流形式的扩张。最早上线的3C,服装、母婴、小家电等产品都具有几个个共同点:高值,物流标品;随着电商渗透率的提高和物流网络的成本降低,慢慢一些低值货也能承载;再到后来,随着一些大型的物流非标品类(如大家电)也能在线上销售,到现在一些低值易耗易损的生鲜也在逐渐完成上线的过程。另一条线,to B平台增加制造型和流通型企业的信息获取半径,物流企业也不同程度迎来了新的“货”。

 

把几个因素合在一起,供给侧的移动互联网,SaaS,和物联网驱动了人、货、场、设备、流程的上线和数字化,而货的上线又给物流提出了新的需求。在两端的持续推动下,新的模式就产生了。

 

物流模式的演变路径可以概括为商流(新渠道、品类升级)变迁下,节点与运力的创造和整合历史(新节点、节点整合、新运力、运力整合)。在这个大框架之下,整个物流模式的演变历史可以总结如下:

 

【新商流新节点,新运力】自电商兴起,从最初只是作为线下零售的一个补充渠道,C2C为主(低价),早期快递公司同期成立,可用的基础设施只有专线和区域网(点到点,区域到区域),运营粗放(场地刚性成本,人效低,没有系统,且营销半径及其有限)。所以在节点上需要铺设很多的揽件派件的终端店,落地配玩家基本上为个体车队,故早期快递公司选择自建落地配及揽件。(宅急送转型快递、顺丰:虽然早期加盟,但是很快转直营)

 

【商流升级节点、运力整合】电商渗透率提高,品牌入驻,B2C增速迅猛,由平台的购买数据出发开始整合落地配服务以及城市仓,如京东。

 

【节点整合、节点、运力外包】同时,2015年前,B2C电商以每年>70%左右的速度增长,服务全仓配行业的专业第三方仓配公司兴起。(发网,2011年首次融资、万象物流、2012年)运力层面,快递干线外包,终端收派件外包,甚至有些中转枢纽也开始实行加盟。

 

【新商流新运力】2014年左右,依托于外卖平台的即时配送众包运力平台开始发展。

 

【运力外包】在15年左右,非外卖平台核心战场的区域性外包平台也陆续出现。

 

【节点整合、运力整合、外包】快递行业CR8 > 80%,核心城市揽件派件终端基本铺设完毕,终端格局趋于稳定。核心城市间货量充足,线路利用效率高,但非核心城市单个快递公司货量不足(自身无法内部优化的问题),于是出现服务于网络型快递、快运公司的拼货平台,实质为货物二次分发的基础设施。目前是利用网络物流公司的货量做运力整合,下一步是继续整合网络物流公司的中转节点。

 

【节点整合、运力整合】物流的整合逐渐向更重的货物走,区域网、专线公司逐渐抱团形成平价小票零担网络、大票零担网络等。

 

【商流升级节点整合、运力整合】电商巨头完成新零售布局,全面整合城市仓、前置仓、落地配、即时物流。目前的前置仓布局是通过借用线下零售巨头的仓储能力完成初步起网。

 

【节点升级】最近美团发布的无人微仓,就是利用智能货架和打包设备,希望会从商品推荐、线上下单、智能货架拣货、机器人运输、自动核验、打包到配送实现自动化流程,完成对商户服务的整体闭环。

 

【新节点】只要某类新的物流需求(存在目前的物流节点无法处理的需求)逐渐起量,且终端足够分散,都有创造新的集货节点的机会。例如冷仓(新设备)、跨境仓(新的操作方式)。而这些节点的串联终将优化整个链条的交付成本。

 

【新运力】基于机器学习或者运筹学算法优化的配送网络。

 

提炼一下其中的物流模式:

1.物流节点的新增和整合和外包:终端网点,区域分拣中心,CDC/RDC/FDC

2.节点之间的流通范式:

单点到单点

单点到多点

多点到多点

3.运力的新增,整合和外包

 

 

 

另外,多对多的运输模式天然有网络属性,人最多能做一些局部优化,所以一定需要算法驱动的全局系统优化方案。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鹰智物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鹰智物流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