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两种无人物流应用场景不同的是,基于运行速度及送货批量的限制,无人配送小车目前主要定位于末端配送领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因此,社区、学校以及小型办公楼这类场景就成为巨头们相继布局无人配送车首发。
1、京东
物流无人小车领域,自然也少不了京东。2016年9月,京东发布了旗下无人物流配送小车,专注城市环境下办公楼、小区便利店等订单集中场所的物流配送。去年的6.18上,京东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同时开启了无人配送车的试点运营,让人得以一窥京东无人配送车的真容。
京东小型物流无人配送车
据京东方面介绍,最大的无人配送车约1人高,一辆车内能容纳几十个快件,车顶搭载1个16线激光雷达,车身周围搭载3-4个单线激光雷达,前方、侧方和后方则都分布了摄像头;而中等大小的无人配送车约半人高,主要采用差分GPS和摄像头作为传感器,在车辆前方安装了双目摄像头以及全景摄像头,车身周围和后方也都有摄像头观察行人和路况;而小型的无人配送车同样半人多高,前方采用双目摄像头和鱼眼摄像头,车顶配置1个16线激光雷达。而今年,随着物流智能化的持续深入,京东也表示这类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将会由目前的100多台持续扩大到几千台的数量。
2、阿里菜鸟
几乎与京东同时,2016年9月菜鸟也发布了第一款上门到末端的配送机器人小G。一年后,菜鸟再次发布了提供园区环境末端配送服务的小G2代。而在今年3月,阿里菜鸟被曝出在开放道路路测新款无人车小Gplus。菜鸟ET物流实验室算法团队负责人陈俊波表示,这款“基普拉斯”(Gplus)无人车非公开路测实际上已进行了两个月,今年年内将量产商用,首批无人车可能会在大学校园及社区的菜鸟驿站里使用。但具体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主要用于社区和学校内部的包裹配送,去年双11期间,它曾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里进行过快递配送测试。
阿里菜鸟无人配送车小Gplus
同样,该款无人车定位在末端配送,载重100kg,车速最高控制在15km/小时。当无人车运行过程中检测到进入行人或车辆较多的复杂路段时,会自动降速到10km/小时。而且,无人车红外探测距离有100米,能够预测移动物体的行动轨迹,可以比较稳妥的避免碰撞,车辆制动距离可以控制在0.5—0.3米左右。
3、苏宁
今年4月,苏宁无人配送小车“卧龙一号”就已正式亮相,传感器配置上该小车搭载了多线激光雷达、GPS等多类传感器,可实现路线规划、障碍物规避等功能。与其他无人配送车不同的地方在于,“卧龙一号”拥有电梯交互功能,也就是说这个快递车能够将包裹送到你家门口,是国内首个实现室内室外场景无缝切换的无人车,能够在小区内自动导航、楼内自动搭乘电梯。
未来一年里,苏宁计划将“卧龙一号”在1000个小区内投入使用,立足社区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体验。苏宁表示,未来无人车将会与无人仓、无人机等高科技智能设备一道,共同形成苏宁物流的无人科技物流网络。之后将在全国1000个小区内投入5000辆“卧龙一号”,结合2018年开设的1500家苏宁小店,未来你的小区内会看到更多苏宁易购的影子。
4、美团
在无人配送领域,美团的布局也属于较早的一批。早在2016年10月美团就开始进行无人配送业务的探索,经过近两年的研发,美团打造出了可适用于外卖配送场景的无人车,并于今年3月正式亮相。同时,美团总裁王兴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美团将在今年进一步加大无人物流配送车的研发,预计在2019年大规模投入使用。
在技术方面,美团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大范围场景的地图构建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快速准确地构建了大范围场景的3D视觉点云地图和激光地图,用于配送机器人的实时定位和规划。此外,美团无人配送团队也在积极探索纯视觉的感知方案,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视觉感知,自动构建当前无人车视觉感知环境与地图。
总之,国内“智慧物流”的战场已经打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及市场,编者认为现阶段如何探索出合适的运营方案最为重要,毕竟在应用落地前期,技术方案加上运营的总成本与传统人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在方案最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人工与自动化物流运营成本的最大平衡将是横亘在各大厂商们面前的关键挑战。此外,物流作为一个充分讲求用户体验的领域,编者认为在行业发展前期,厂商们也应该多听取用户及消费者的反馈,根据不同用户提出的意见来不断优化自身技术方案和运营模式,毕竟在电商及物流这个战场,得用户者得天下。
本文整理发布于互联网,并不代表“鹰智物流网”(http://www.yingzhi56.com/)观点,更多有关发货技巧知识、骗术揭秘、物流信息资讯等,欢迎搜索关注“鹰智物流网”(yingzhi5656)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欢迎咨400-039-7756。